晚清暴利當舖 每年繳稅僅五兩銀子
清代當舖利潤之高,是今人難以想像
。晚清
當舖像以往朝代一樣,有活當與死當之分。一個活當翡翠扳指,當存僅僅兩月,即可收銀十二兩之多。然而京城當舖一百九十餘座,每座當舖所繳納
稅銀卻只有五兩。
京城高官與富人熱衷開當舖。清末北京當舖很是熱鬧。當舖在我國有一千數百年
歷史。當舖,亦稱典鋪、質鋪,是一種通過收存實物、以押借現金
商鋪,有
地方稱質庫。徐珂編撰
《清稗類鈔》,將清代京城和外地
當舖劃分為不同
種類。
清代京師當舖發達,主要原因是京城裏朝廷高官多、富商多;而且還有許多得天獨厚機會。比如,北京定期舉辦全國性
科舉考試,各地舉子雲集京師,他們所帶銀兩不夠,往往將隨身攜帶
貴重物品送交當舖以換現銀。在試子們集中
貢院附近,便出現了開設多家當舖
頂銀胡同。再如,許多來北京述職、覲見
封疆大吏,或者等待引見
候補官員,人數甚多。他們除在京消費外,臨行之前,還需要到各處應酬打點。有時所帶銀錢不敷周轉,免不了求助於當舖。
和砷作為朝廷一品大員,居然在京城開設了當舖75座;其家人劉、馮二人,亦開設當舖4座,實在令人吃驚。不過,從我所看到清末檔案史料來判斷,薛福成所記和坤在北京等處有75座當舖,似乎過多。我曾向韋慶遠老師當面請教過。他認為清代前期皇室、大吏以及富商競相開設當舖,京師內外,官私當舖甚多,而“就其東主
身分地位及其資金來源來說,可分為三大類,即皇當、官當和民當”。(《明清史辨析》,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,1989年,P73)後因滿人自身經營不善,皇當、官當逐漸消亡云云。
據老北京介紹,在北京東直門內到北新橋一帶,有當舖胡同存焉。“東直門內大街路北,北通東手帕胡同,原為一小巷,當舖胡同坐落在胡同南口大街上。乾隆朝京師全圖已繪有該胡同,民國間始定名。六十年代併入東手帕胡同,當舖胡同之名遂廢。”我想,那桐
增裕當舖,應該就在那條胡同附近。
據上述記載,那桐第二個當舖大概是開在美術館
斜對面,現今華僑大廈所在
位置。除了以上兩處當舖之外,那桐後來還同別人合夥開設當舖。
按照通常處理歇業辦法,“京師城廂內外,當舖約一百十餘家,均系殷實股東,若命兩縣傳諭每家暫借銀一萬,共有一百十余萬,可救暫時四恒之急”。(陳夔龍:《夢蕉亭雜記》,P23)但是,由於軍機大臣剛毅有當舖三處,其他官員也與當舖有牽連,這樣陳夔龍就不能不認真考慮“勿牽累當舖”
問題。幾經斟酌後,他採取“以各商借券為抵押”,然後“奏請一百萬官款”
辦法,既化解了四恒
危機,也未使各當舖受毫髮之損。
辛丑合約簽訂後,光緒二十七年,慈禧與光緒從西安行在返回京師。北京市面逐漸恢復正常,而在當舖行業內,又出現了一種新現象。一些未經註冊
地下當舖日漸多起來。這些當舖規模甚小,時而開張,時而關閉,以躲避政府監管。他們是一些主要經營小押、暫押
當舖,其中不乏搶劫偷盜來
貴重物品。於是,有
禦史向朝廷呈遞奏章,要求禁閉這些未經註冊
黑當舖。
清廷對京師當舖又一次整頓。總之,庚子年
搶當風潮,使京師當舖遭受了前所未有
重創,以至於十年後清王朝垮臺時,當舖
元氣尚未能恢復過來。